凝心聚力新時代,團結奮斗新征程。10月16日上午,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20日下午,分析所黨支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了一次大家自愿參加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學習交流會,分析所黨支部、化學系機關和離退休黨支部部分黨員等近20位同志參與了交流。

支部書記何彥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的主旨思想,結合分析中心黨支部自身特點首先發言。何彥認為,把報告同黨的十八大報告、十九大報告貫通起來學習,才能充分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歷程和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變革。在過去的10年中,我國抓住歷史機遇,國家總體實力顯著提升,與西方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報告第二部分“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報告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明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將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報告中關于科教興國、人才培養及創新的發展戰略與理念,與十九大報告一脈相承又得以豐富,廣大教職工應深入學習領會。報告強調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這對開展支部工作將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楊海軍提出報告的學習與解讀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三問三答”的形式可以先行獲得一些認識。隨著國家整體實力不斷增強,社會各行各業迅猛發展的現實給世人提供了最直接的認識,“跟誰走”的問題已經不需要專門解答。黨的二十大的召開是黨和國家的一件大事,是全社會的重大關切,需要通過對報告的深入學習和討論,來解答“未來中國怎么走”和“為什么這么走”等問題。十年來,中國走上“高鐵式”快速發展道路,這深刻說明了黨的全面領導對國家發展的決定性作用。中國的崛起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警覺,觸動了西方國家的利益,在發展逐漸面臨困境的今天,對未來發展路線的認識尤為重要。
李展平表示,對報告中中國文化自信自強的印象尤為深刻。早年國內經濟較差,教職工所獲得的工資有限,較容易產生艷羨國外科研環境的心理,但是近幾年隨著綜合國力和科研水平的顯著提升,極大提升了科研工作者的志氣、底氣。事實證明,國家的發展強大是國人自信的重要基礎。
劉洋提到在過去的5年農業取得了重大發展,農業機械化已經實現了90%以上,這是以往不可想象的。這充分說明了國家發展戰略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時對生育政策的調整,體現了黨對國情的深刻把握。此外,在國家獲得蓬勃發展的今天,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也是一個重大課題。
騰續聰博士是新進站的博士后,具有多年的學生工作經歷,他重點關注的是文化的自信自強。他認為“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前后呼應、一脈相承。他結合發展學生黨員的經歷談到黨領導的先進性、正確性已經被社會廣泛認同并得到堅定擁護。其他黨員也踴躍發言積極參與討論,交流會氣氛熱烈。最后,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增進交流,支部討論決定豐富理論學習形式、增加理論學習頻次,引導廣大黨員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并在實際工作中自覺貫徹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