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社交工具已成為人們主要的溝通交流方式。近日,微軟投資的AI實驗室Open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備受關注。作為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ChatGPT能夠模擬人類對話,實現智能問答、情感分析、語義理解等多種功能,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使用。如何利用這種新技術推動黨建工作的現代化和智能化?支部書記何彥在深入分析ChatGPT形成歷史必然性的基礎上,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等方面展開探討,帶來了“ChatGPT與新時代數字化黨建”的黨課,并邀請校宣傳部副部長任懷藝參與指導。
何彥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出發點,指出當前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也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黨帶領人民進行具有新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共產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但由于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仍面臨著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問題。何彥認為,近現代人類文明經歷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伴隨著現代化所帶來的諸多挑戰,其根源是人與自然的深度糾纏和嚴重對立。西方主客分離的核心在于個體和整體之間的張力,這也與線性和抽象的西方字母語言密切相關:每個字母和音節都是獨立的,只有在整個詞句中才能產生意義。相較而言,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是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基本上不存在主客對立的問題,因此對主客關系一直保持開放態度,能夠容納各種不同的觀點。在過去2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哲學教化、工業革命、資本運動、大眾教育和互聯網等都被認為能夠打破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藩籬,成為實現人的最廣泛聯合以及人類與世界完全和解的有效手段。這些努力不斷地制造主客對立,同時又彌合主客差距,過程中促進前赴后繼的、不同階段的“有-無”的運動,并最終催生了以ChatGPT為代表的新形式“無”的大語言模型。

支部黨員結合黨課內容,就如何運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術推進黨建工作展開了討論。林金明提出馬克思主義對近代中國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基礎。在科技方面,過去四十多年我們一直在模仿和追趕,但在一些關鍵領域,如國防,我們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在互聯網領域,我們是否能夠自己創造出像ChatGPT這樣的創新產品呢?林金明建議可以采用更具體、如典故等更形象化的內容進行意識形態教育。任懷藝指出意識形態教育是黨建的一項重要工作,各位黨員要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鑒別力,自覺鞏固思想防線。
大家普遍認為,ChatGPT是一種新的智能化輔助工具,可以為黨建工作提供數據支持、信息咨詢、服務指導等方面的幫助。例如,可以借助ChatGPT搭建黨員自助服務平臺,以便捷高效地實現在線學習、考試評估、組織生活等多項工作。同時,大家也認識到不斷探索創新黨建工作的前提是堅守黨的基本原則和宗旨,無論在使用ChatGPT還是進行其他活動時,我們應該始終遵守法律法規,恪守社會道德和倫理規范,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