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季清華-普渡分析化學學科研討會暨質譜儀器研發專場”于2022年4月7日北京時間早上8:00-9:30通過ZOOM線上會議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普渡大學化學系及清華大學化學系共同舉辦,旨在促進兩校在分析化學學科的交流與合作。本次研討會共邀請5位報告人就質譜儀器研發前沿方向進行了每人8分鐘的學術匯報,并以“Single Entity Mass Spectrometry ”為主題進行了30分鐘的討論和交流。逾百位學者、同學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首先由普渡大學化學系R. Graham Cooks教授和清華大學化學系瑕瑜教授分別介紹兩校分析化學學科,為會議正式拉開帷幕。


隨后,來自普渡大學的Scott McLuckey教授作了“基于靜電場線性離子阱的高性能串聯質譜儀的開發”的報告,展示此新型靜電場線性離子阱可實現~20,000分辨率的質量選擇以及與Orbitrap媲美的質量分析能力,并展望了其與線性離子阱聯用進行串級質譜分析以及發展離子/離子反應的潛在能力。
清華大學化學系林金明教授分享了題為“微流控結合質譜進行細胞分析”的報告,展示了利用微流控芯片進行細胞分析的能力和商業化進展,并展示了他們對細胞中25(OH) D3羥基化的分析研究。
清華大學精儀系歐陽證教授作了“串聯質譜成像”的報告,介紹了他們團隊調控小質譜線性離子阱以實現小型質譜儀一次進樣多次串聯質譜,并提高了質譜成像效率的工作;并結合光化學Paterno-Buchi反應實現了肝癌組織樣本上脂質C=C異構體的成像。
普渡大學的Julia Laskin教授作“利用納噴霧解吸電離質譜法對組織中的生物分子進行高分辨成像”的報告,分享了納噴霧解吸電離法結合單線態氧氣參與的光化學反應實現了脂質C=C異構體的成像以及。
最后,清華大學張新榮教授作“無標簽法實現單細胞分析”的報告,介紹其課題組發展的CyTOF技術及發展的無標簽法單細胞分析方法,以及最新利用空間代謝技術研究人類纖維化肝臟的空間代謝特征的工作。
報告人和參會者通過直接問答和“聊天室”文字問答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最后,與會學者就Single Entity Mass Spectrometry進行探討。McLuckey教授將“Single Entity”定義為單原子、單分子、單顆粒、分子機器、單細胞等不同體系,并拋出問題:Single Entity質譜分析是有必要的嗎?質譜可以在single entity層面測量哪些獨特于ensemble體系的物理化學性質?與會學者給出了各自的見解,其中,何彥教授和Garth Simpson教授也提出了結合光譜技術研究這類對象的潛在可能,其他報告人和參會者也都積極參與了討論。

交流會的第二場,即“光譜分析”專場將于4月20日北京時間晚8點舉行。普渡大學的Garth Simpson, Gaurav Chopra, Chi Zhang和清華大學的何彥、童愛軍、胡昉昊共六位教授將做學術報告,之后將以“Future Spectroscopy”為主題進行討論和交流。

撰稿:施恒學
審稿: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