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驅動的光催化反應可以溫和地進行C-H活化,以生產有附加值的化學品。然而,光致載體的低效利用阻礙了其應用。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彭卿教授和陳晨教授通過合成過程中的結構調制,合成了一種可逆光致變色的BiOBr(p-BiOBr)納米片,在可見光照射下通過捕獲光產生的空穴顯色,并通過水氧化漂白生成羥基自由基,顯示出增強的載流子分離和水氧化。
分析中心表面分析組針對課題組進一步確定p-BiOBr納米片的光致變色機理的研究要求,對初始態、著色態和漂白態下的p-BiOBr進行了XPS分析,由于Bi元素對光照敏感且含量較高,我們首先采集Bi4f譜圖并將其掃描次數降到最低,防止X射線長時間照射對其化學態的干擾,而Br3d和O1s需要較高的信噪比,我們適當增加掃描次數,同時選擇恰當的通能和步長,以便得到靈敏度和分辨率較好的譜圖。通過對以上參數的合理調控,最終發現以下變化:1. 光致變色之后,大部分Bi原子化學態升高,只有少量Bi原子化學態降低,而Br原子化學態增加,漂白后復原,說明p-BiOBr中的Bi3+和Br-有助于捕獲和穩定光生電子和空穴,使其電子結構和能帶結構發生變化,進而導致顏色改變。2. 對O1s 譜圖分析發現,光照后樣品表面產生更多羥基物種和吸附水,同時在漂白過程中,樣品表面進一步吸附附近的水分子并產生更多羥基物種。本機組的XPS分析為解釋p-BiOBr納米片光致變色機理提供了有力支撐,該研究成果以“Engineering Lattice Disorder on a Photocatalyst: Photochromic BiOBr Nanosheets Enhance Activation of Aromatic C-H Bonds via Water Oxidation”為題發表在期刊 J. Am. Chem. Soc.,( 2022, 144, 3386?3397),該團隊特此對我中心表面組的XPS分析進行了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