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公告

    News

    清華大學-新疆大學化學聯學共建系列活動 “博達化學論壇”舉辦

    2022-11-11

    2022年11月9日下午,清華大學化學系與新疆大學化學學院聯學共建活動——“博達化學科學論壇”舉辦。本次活動是“百年接力,強國有我”聯學共建系列活動的第二場,聚焦分析化學科學研究和分析測試工作。論壇以線上線下方式進行,由新疆大學化學學院華瑞茂院長(對口支援)、吐爾洪教授和清華大學化學系何彥教授共同主持。清華大學李景虹院士、童愛軍教授、邢志高工、張昊副教授和楊海軍高工五位老師作報告。兩校師生逾300人參加。

    清華大學化學系分析所所長/分析中心主任李景虹院士做了題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化學測量學”的報告。李老師從對人類歷史上重大烈性傳染病的回顧引出應對烈性傳染病的化學測量學探索這一主題。以其研究團隊在非典病毒抗原免疫檢測、新冠病毒及其變異株的快速檢測和猴痘病毒的基因進化檢測等方面開展的研究工作為例,闡述了化學測量學針對突發傳染病病原體檢測具有前瞻性和及時性的優勢,為疫情防控和科學進步做出了貢獻,為未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打下科學基礎,將在疾病診斷、疫苗研發與藥物篩選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童愛軍教授做了題為“基于有機小分子聚集體的熒光傳感和生物成像”的報告。童老師從聚集發光超分子有機納米材料的設計合成、生化響應機制、細胞成像分析和活體診療應用等方面全面介紹了其課題組的研究進展和成果。童老師作為新疆大學的優秀校友(1983年本科畢業于新疆大學化學系)在報告的最后分享了1984年在校門口的珍貴留影,表達了對母校的懷念。

    邢志高工、張昊副教授和楊海軍高工分別做了題為“樣品制備技術的發展與挑戰”、“光電材料的圖案化與柔性傳感器件”和“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從學生上機培訓到6 K超低溫系統國產化自主研發”的報告。邢志老師結合在樣品前處理方面的創新工作經驗詳細講解了樣品前處理常用技術、分析過程中的樣品污染和損失等問題以及樣品前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張昊老師介紹了其課題組在圖案化光電界面的構筑與生物傳感調控工具方面的研究進展,分享了相關研究策略和取得的成果。楊海軍老師從學生在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自主上機培訓時的困境出發,分享了如何實現學生自主上機以及6 K超低溫系統國產化自主研發過程。

    清華大學化學系黨委書記梁瓊麟教授對本次聯學共建活動進行了總結并表示,對于疫情當下師生們的交流熱情非常感動,向新疆大學堅持在抗疫一線的師生致敬。梁老師講到,這次交流內容豐富,從前沿基礎研究到儀器開發、從分析測試技術到學生上機培訓,希望能為兩校分析化學科研、教學和分析測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期待更加深入的合作,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最后新疆大學化學學院院長華瑞茂教授、黨委記劉浪教授結合對口支援工作,分享了新疆大學化學學院和理化測試中心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人才培養以及分析測試服務能力和管理方面的進展和工作思路。感謝清華大學多年以來的支持和幫助,表示將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強化主體責任,為把新疆大學建成西部先進、中亞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2022年度“化學分析與環境檢測研究生論壇”成功召開
    下一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分析化學本科教學交流會舉辦

    關閉

    推薦文章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